【学生管理工作案例】毕业季,拒绝就业焦虑

时间:2025-08-18 作者:严新钰 来源:“知行”辅导员工作室

案例简介

学生小徐,女,中共党员,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应届毕业班学生。学习成绩良好,做事踏实,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良好。大四上学期,小徐开始备考国考,此时也正当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阶段,小徐倍感压力,感觉到工作上时常会力不从心,备考和论文的双重压力,让自己更加喘不过气来。她认为自己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考,心情很焦虑,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了。通过与小徐的沟通,了解到小徐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清晰,备考国考也是出于家人的要求,而自己对于就业并没有明确的方向,谈到自己倾向于什么就业岗位时,小徐认为什么工作都可以,但又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就“听之任之”,在实习、备考和论文、就业的几重压力之下,小徐觉得自己身心俱疲。
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毕业生因职业规划无目的、就业压力,同时伴随心理压力等产生的心理问题。

问题关键点

1.如何引导小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缓解就业带来的焦虑感;

2.如何引导小徐做好情绪调节和劳逸结合,缓解毕业实习、撰写论文等多项工作带来的焦虑;

3.如何帮助小徐做好职业的定位和规划;

4.如何引导小徐与家人沟通,共同面对就业问题。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1.主动约谈,认真倾听,确立信任。发现小徐异常情况后,主动询问关心其近期的情况,并与她沟通约定具体的谈话时间和地点。在与小徐的谈话过程中,认真倾听小徐本人的陈述和自我归因,期间可通过点头示意等方式传递老师对她陈述的尊重,并表示出老师对她的关心和重视,尽力缓解小徐因压力大造成的焦虑心理,让小徐感觉到老师的诚心和对自己的关怀,确立基本的信任关系。

2.详细了解情况,正确归因,引导认识。在耐心倾听小徐自我陈述的过程中特别是后期要敏锐的去察觉小徐的神态、语言和坐姿所发生的种种细微的变化,关注其焦虑心理,全面详细了解小徐的心路历程,引导小徐走出当前的困境,分析造成焦虑心理的原因。

3.耐心疏导,积极调适,引导合理规划,逐步提升。结合小徐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多方面因素,了解和掌握小徐这段时间的心理变化过程,并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提炼、梳理辨别,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及时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耐心疏导,用真诚和爱心给予小徐温馨的关怀和体贴,引导小徐调适心态,在多项任务压在自己身上时,也要学会合理管理好时间,学会劳逸结合。同时,要进一步把思想心理引导与职业规划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其对就业的理性认识。和小徐共同商量制定今后的计划:一是结合小徐的自身状况和国考准备情况,梳理出目前实习中的非重点工作,由小徐亲自和指导老师谈,希望得到老师的支持,减免这些非重点工作。同时保证,重点工作一定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二是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足够的休息,备考要打持久战,不能搞突击战。三是多方面搜集有关考公、考编和其他就业途径的信息,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四是身为党员,时刻紧绷思想之弦,在大四继续做好同学们心目中的那个做事踏实、关心同学的心理委员,与班级的同学顺利毕业。五是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和同学求助。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小徐状态趋于平稳。

经验与启示

毕业班学生容易因为就业压力导致心理问题,原因往往与学生本人对自身认识不足、缺乏职业规划、缺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有关,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学生就业。

1.学校应加强低年级职业生涯规划课和高年级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接轨现实,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关心毕业班学生的学习、身体与就业情况,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帮助毕业生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要定期开展毕业班专题活动、班会,加强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维护班级稳定。

3.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在学生进行就业准备和选择时,希望家长能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尊重孩子的选择,多给与关心,不要让孩子孤身一人面对复杂的社会,让孩子感到有无助感就会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

一审:严新钰 二审:兰丽娟 三审:梁淑辉